湘江源頭在哪里?此前,有漓湘同源說、漓湘異源說、白石河正源說,都認為湘江源頭在廣西興安縣海洋山,在永州零陵區的蘋島(瀟湘八景中的“瀟湘夜雨”所在)與發源于藍山縣的瀟水匯合。
流傳最廣的是漓湘同源說!端涀ⅰ分姓f:“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宋以后稱海陽山,近代稱海洋山或海洋河)……湘漓同源,分為二水,南為漓水,北則湘川,東北流!
在廣西興安縣白石鄉石柱村近峰嶺,立有“湘江源”石碑。這也是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的湘江源頭。
其實,中國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比《水經注》更早)記載:“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湘江源于舜的葬地——九嶷山的東南角,環繞流到山的西部)!笨梢娤娼搭^就在安葬舜帝的山嶺附近!渡胶=洝逢P于湘江源頭的說法,更接近于真相。
究竟什么原因導致湘江源頭誤傳2000多年?
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學者陳義勇對此作過專門研究。他認為,秦代修建靈渠,改變了湘江上游湘、桂間交通格局,將以前原本各自獨立的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連接起來,導致人們誤以為湘江發源于靈渠附近的海洋山。這就是《水經注》及其他文獻對湘江源頭錯誤認識的來源。
作為著名的非著名資深驢友我個人認為,出現這一錯誤認識情有可原。受當時條件所限,古代對于河流長度、流域面積等都無法精確量算。在有實測的水文資料以前,確定河源時,往往缺乏大比例地圖等測量與計算的依據,也沒有水量等水文資料佐證,帶有較大的隨意*。即使是今天,人們站在永州蘋島河流匯合處,由于所處位置、角度不同,單憑肉眼有時候也難以分辨蘋島以上哪條河流更寬。
根據什么標準確定河流源頭?約定俗成的原則是“河源唯長、水量唯大、主流唯正”。
在確定河源的定量指標中,首要標準是河流長度。因此,“河源唯長”是本次河湖基本情況普查時確定河源的主要原則之一,也是與國際接軌(國際上大河排序一般也是根據河流的長度)。我們平時形容某一條大河“源遠流長”,也就是把河源區某一條更長的支流作為河流的源頭。如果不把河流長度作為最重要的標準,黃河就不能作為中國第二大河流:若按流域面積排序,黃河在黑龍江之后;若按多年平均徑流量排序,黃河甚至連前10名都進不了,洞庭湖水系的湘江和沅江兩條河的多年平均徑流量都比黃河大得多。
第二個標準,考慮的是流域面積。一般而言,河流的源頭區,地形、植被等下墊面(與大氣下層直接接觸的地球表面)因素變化不大,氣候大體一致,流域面積大小決定了河流徑流量的大小。
之所以優先考慮河長、流域面積,是因為二者是靜態數據,屬于河流的自然特征。排除河流自然改道、人工裁彎取直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時期采用不同方法測量計算的河長、流域面積差距不會太大。
第三個標準,要考慮的是水量,也就是徑流量。有水才能稱為“源”,一年四季有水,這條支流才能作為河流的主源。如果某條支流只是季節*才有水源,那么這條最長的支流也不會考慮把它當做江河的源頭。在氣候與下墊面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流域面積大意味著徑流量也大。
南京水利科研院統一使用1:50000國家基礎地理數據、數字線劃圖、高分辨率遙感影像、中巴資源衛星影像等,統一技術路線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遙感系統(RS)技術(簡稱“3S高新技術”)的支撐下,采用外業調查內業綜合分析復核再調查的普查方法,采用專門軟件計算河流的河長、流域面積、多年平均徑流量等河流特征值。
結果表明: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河長346公里,流域面積120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6.1億立方米,平均比降0.761‰;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河長262公里,流域面積92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97.5億立方米,平均比降0.647‰。無論河長、流域面積還是徑流量、比降,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均大于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從河流交匯處河勢看,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也比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更寬。
據此,國務院水利普查辦和水利部認定,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為湘江干流,湘江源頭在藍山縣;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為湘江支流。
從藍山縣湘江源頭計算,湘江干流全長948公里,比原來的把“廣西興安縣海洋山”作為湘江源頭長了92公里;湘江流域面積94721平方公里,比原來大了61平方公里。
前幾天妹陀回娘家休假,小可同志說媽媽回外婆家就清凈多了,沒有羅里吧嗦的嘮叨聲。我自己做了幾個大餅,準備和小可同志每天啃一塊大餅,但是每次吃飯的時候小可同志都說還是妹陀做的菜好吃,所以這次端午節我和小可同志回外婆家接妹陀,出發前幾天小可同志每天都問我頭痛好了沒有,如果我還是頭痛小可同志說就坐大巴車回外婆家,我建議小可同志騎自行車回去,他說那豈不要騎3天去了。
回去之前本來芳芳約好搭我的車一起回新田的,結果臨走前兩天她放我的鴿子說自己坐大巴車回去,不知是她怕由于她的原因會影響我的聲譽,還是她怕了她家里鄭當家的一句話......。
妹陀不放心我一個人去永州藍山縣紫良瑤族鄉野狗嶺尋找湘江源頭,所以決定做次“護驢使者”,一路上確實沒有少嘮叨。
去之前不知道道路如何,我初步認為既然是湘江源頭肯定道路很難走,所以決定使用已經從“國際一級摩托賽車手”升級成“國際越野賽車手”小勇同志的大號SUV,按照我的說法就是四個輪子的拖拉機。
還是從寧遠水市鎮出發,然后走永藍國道往藍山縣城方向前進,前一天剛下了暴雨,所以一路植物和農作物都是綠油油的,田地里有勤勞的人們在勞作。
快到藍山縣城之前的公路邊一大片荷花地
過了藍山縣城后,一直沿著藍山往廣東的連州公路方向前行,下圖就是從湘江源流下來的河流了。
妹陀躲在車里
也許是昨天下了暴雨所以山上云霧繚繞,回來的時候就沒有這種美景了。
到了下圖位置一定要注意往右邊行駛了,左邊是通往廣東連州的國道。
看到下圖中的那個綠色底色的小牌子沒有:“湘江源頭”,在這里我們搭上了一位剛從廣東連州回來準備回“紫良瑤族鄉”的大姐,她在等從藍山縣城去“紫良瑤族鄉”的中巴車。
下圖位置一定要往左手邊直行,千萬不要往右手邊走,右手邊是通往“紫良瑤族鄉”鄉政府的道路,我開始準備往右手邊走,但是妹陀眼尖,一眼看到“湘江源頭”指示牌告知往左手邊直行,所以只好要那位大姐在這里下車。這個地方距離湘江源頭還有30公里。
下圖也有“湘江源頭”指示牌告知直行,不要往右邊走。
下圖也有“湘江源頭”指示牌告知要往右邊走,不要直行。
下圖位置我們開始就走錯了,沒有“湘江源頭”指示牌,所以我們開始走的時候就直行,結果往前走了2、3公里到了一個水電站后一問,才知道走錯了,在下圖位置應該往右邊走,也就是往“湖南藍山國家森林公園”指示牌方向走。這個路口還是要設置一塊“湘江源頭”指示牌才行。
提醒一下,從這里開始往右手邊走基本上是單車道了,如果碰到會車就麻煩了,中途可以會車通過的地方只有幾個地方。從這里到湘江源頭還有6公里。
從湘江源頭流下來的小溪
使勁按喇叭鴨子就是在車前面慢悠悠的走,妹陀下車用竹子趕走。
到下圖位置大門之前都是很好走的水泥路面,沿路坡度也不大,只是彎道較多,從下圖大門右手邊的沙石道路上去1公里左右就到了湘江源頭。
湘江源頭旁邊的村子。
呵呵,總算到了。
這時候下起了大雨,我們只好在車里先吃點干糧,老規矩,既然來到了湘江源頭,所以先祭拜河神、山神。
湘江源頭地圖,這里距離三分石不遠,所以以前說的三分石是湘江源頭是有道理的。
湘江源頭在哪里?就在這塊石碑的背面,這就是湘江源頭了,大家想象不到湖南第一大河流湘江的源頭水流這么小吧。
來一張180度全景的照片。
這片山就是湘江源頭的水源,上面還有一座水庫。
回寧遠路上進入寧遠境內,見到巨幅廣告。
古茶亭一座。
從冷九公路回水市,途徑江南第一大村“下灌村”,唐朝江南第一狀元出之這里。
總結:
1、“湘江源頭”作為景點開發意義不大,風景確實一般般,只是地理位置意義重大而已。
2、沿路的公路非常好走。如果騎自行車去也很輕松、徒步去的話也可以享受天然氧吧。
3、在“湘江源頭”石碑的小平地旁邊建議設置一個垃圾箱,同時做個保護水資源和環境的廣告牌。
4、沿路問了7、8個本地的居民,幾乎都不知道“湘江源頭”就在他們這里,2個年輕的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