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apev"><strong id="dapev"><small id="dapev"></small></strong></p>

    <acronym id="dapev"></acronym>
    1. <pre id="dapev"></pre>
      1.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認  
        閱讀內容

        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日期:2020-06-11] 來源:中新網,北方網  作者: [字體: ]

        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大幅提升中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中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海洋一號D星是中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該星將與2018年成功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進行上、下午組網觀測,填補中國海洋水色衛星下午無觀測數據的空白。

        海洋一號C、D衛星星座模擬圖,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供圖

        雙星組網觀測可使每天觀測頻次與獲取的觀測數據提高一倍,上午被太陽耀斑影響的海域下午觀測能夠避免,上午被云層覆蓋的觀測海域和未被觀測的區域下午有機會得到彌補。此舉可大幅提高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為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中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并為氣象、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標志中國躋身國際海洋水色遙感領域前列。

        海洋一號D星采用中國自主研發的CAST2000衛星平臺,配置與海洋一號C星性能相同的五個有效載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用于探測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溫度場,空間分辨率1.1千米,幅寬大于2900千米,探測覆蓋周期為一天;海岸帶成像儀用于獲取近岸水體環境、海岸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信息,空間分辨率50米,幅寬大于950千米,探測覆蓋周期為三天;紫外成像儀用于近岸高渾濁水體大氣校正;定標光譜儀用于監測水色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在軌輻射精度和穩定性;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用于獲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丙火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供圖

        載荷探測的海洋水色要素可用于開展水色環境、水質、大洋漁業、海溫、海水、赤潮、綠潮、海岸帶以及極地科考業務化監測與科學研究,使海洋衛星數據在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災害監測、海洋資源開發與管理、海洋科學研究以及國際與地區合作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深入應用。

        據悉,中國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一號D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為工程大總體;自然資源部為牽頭主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為項目法人。

        海洋一號D星和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星箭發射、測控任務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組織實施;后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會同相關應用單位組織開展衛星在軌測試工作,保障衛星按時投入業務運行。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4次發射。

           原標題: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閱讀:
        錄入:admin

        推薦 】 【 打印
        相關新聞      
        本文評論       全部評論
        發表評論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點評: 字數
        姓名:
        內容查詢


        免费的性开放网交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