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過程讓群眾參與、效果讓群眾檢驗、成效讓群眾受益,“四好農村路”創建才能落到實處,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更好更快地從藍圖變成現實。
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先行。沈裕謀表示,長沙縣在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過程中,始終牢牢把握交通運輸發展先行這個定位,堅持城鄉一體、融合發展。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縣里新成立了縣“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縣城鄉公交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最大限度地整合部門力量,提高工作效能。黨的十八大以來,縣財政共安排68億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補助標準不低于20萬元/公里,2018年起提高至30萬元/公里,在資金上給予有力保障。項目推動上,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幫促交通重大項目機制。管理上,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有效解決了農村客運二元難題和多頭執法、部門聯動難等諸多問題。
長沙縣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堅持“只要符合黨中央要求、符合基層實際、符合群眾需求就堅決改、大膽試”這一原則,概括起來就是“改革創新”。
沈裕謀認為,“四好農村路”之所以成為長沙縣新的縣域名片,主要有兩方面的創新探索。一方面是通過創新投融資模式破解資金難題。先后采取融資加施工總承包、PPP等融資模式籌措資金115億元,自主成功運作了S207線、開元東路東延線、黃興大道北延線一期等多個單項投資過數億元的大項目,打通了縣域內交通“大動脈”。
另一方面是創新模式,打破城鄉公交二元桎梏。啟動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之前,長沙縣公共交通線路分屬于縣域內不同公交客運企業,城市公交和農村客運線路呈現二元分割局面,農村客運線路利益分散、主體多元、服務質量飽受詬病。為此,長沙縣在明確農村客運車輛更新的基本原則下,實行公司化集約經營的“公車公營”改造,成功下線處理 485臺農村客運車輛,在全省率先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實現了縣域內所有公交線路2元一票制,讓縣域內108萬居民群眾受益。
農村公路不僅僅是著眼農村,更要對接城市,才能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讓農村公路成為老百姓心中的“致富路”“暖心路”“幸福路”。
未來,長沙縣將全力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強化城鄉建設統籌,強化與主城區的對接,著力打破城市道路、干線公路、鄉村道路交通規劃建設各自為政的局面,發揮機場、高鐵、磁浮等綜合交通樞紐干線的帶動作用。同時,優化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推行“農村道路安全城市化管理”,全力提升農村公路安全性和景觀性。著力推行城鄉公交車、“兩客一!避囕v智能視頻監控裝置,實現駕駛員不安全駕駛行為的自動識別、自動監控和實時報警。利用高科技和信息化技術不斷提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運營水平和交通信息化監管水平。
沈裕謀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長沙縣將按照“強園富縣、優二進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總體要求,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促進長沙縣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全國交通運輸發展提供“長沙縣方案”。(王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