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鐸于1952年出生在一個充滿文韻墨香的家庭,自幼便十分熱愛美術,17歲便師承齊派寫意花鳥畫名家,曾先后受教于李苦禪、許麟廬、秦仲文、白雪石等諸位繪畫名家。李鐸說,無論是在技法還是對待藝術的態度上,老師們的諸多觀念都深刻影響了她以后的創作!疤K東坡曾云:‘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瘡氖滤囆g創作一定要‘眼高’,只有先提高了眼界,才能知曉自己進步的空間有多大!碧岬綆孜欢鲙,李鐸滿懷感激。經過對書法、繪畫的廣泛涉獵、傳統文化的累積以及長年累月的刻苦練習,李鐸的畫工突飛猛進,青出于藍。
著名畫家李鐸
*格沉靜的李鐸,非常注重自身修為的提升。對于藝術,她有自己的原則,在李鐸看來,要想在藝術上有所造詣,需要長久的浸潤和熏染,需要用生命和心靈去體驗與感悟,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更無任何捷徑可循。
“一雨滌煩暑,攸然曠我襟。涼風引秋意,夕磐定禪心。掃石成孤坐,倚松時一吟。夜深樵唱歌,巖溜續清音!边@是李鐸頗為喜愛的《宿麓山寺》。所謂‘人如其畫,畫如其人’,作品是藝術家內在心*與修為的自然流露,藝術家的品格、素質也必然在其作品中暴露無遺,李鐸繪畫的首要特點便是純凈的形式,著名國畫《踏雪尋梅》就是李鐸的代表作之一,動靜如生的自然世界展現了在霜雪漫天中的梅花獨俏和竹君傲雪,通過疏朗空靈的構圖和冰骨玉肌的墨色似淙淙流泉般款款道出內心獨白,賦予畫面感情色彩,至妙入神地興起畫外之意,使觀者遂發聯想和共鳴。
“寧靜方能致遠,淡泊方能明志!崩铊I說,藝術是不斷錘煉的過程。藝術家除了要練“手”,更要練心,筆墨技巧和情趣并重便是李鐸繪畫的特點之一,著名國畫《十里荷香》便是體現,構圖疏朗得當,編排機巧,大氣渾厚、水墨淋漓的墨色運用技巧,再加上生趣盎然的一對魚兒,使其達到了意境、內涵與水墨情趣的和諧統一。
在她看來,優秀的書畫家應扎根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與山川交心,悟生命所在,在無聲詩畫中繪就大美。在此理念的引導下,李鐸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曾獲得“世界和平藝術家”、“感動中國杰出文化傳承人”等榮譽稱號,并被收入《北京畫家明鑒》、《當代書畫家潤格大全》、《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二十一世界人才庫》等典籍,F任《文化人物》雜志社榮譽主席、世界實業家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名人書畫院副院長、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榮譽院士等。近年,李鐸又被中國藝術家協會授予了“中國著名國畫家”稱號,并入編了《世界文藝名家大辭典》,出版了《李鐸花鳥百扇集》和《李鐸花鳥畫集》。
文化素養的長期積淀,讓李鐸對自己的事業有了獨特的見解。她認為,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是中國畫的命脈和根基,如果沒有博大精深、綿綿不絕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國畫就只剩一具空蕩蕩的沒有靈魂的“軀殼”,她表示自己將會繼續注重修養與學識的積淀,在書畫事業中弘揚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
中國美術家電視臺李鐸老師的專訪: http://www.cacntv.com/a/hanmorensheng/2013/0422/8824.html